当前位置:首页 > 品牌专区 > 煮煮乐

造船历史悠远长久的中国明清时期的战船技术跟欧洲比如何?

发表时间:2024-04-17 17:56:19 来源:煮煮乐

  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历史悠远长久,而且技术发达,在古代是处于世界领头羊。古代中国对外交通发达,从汉朝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,中国造船和海航技术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,隋唐时期,以及宋元时期是中国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,指南针用于航海。元朝时期,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。

  明朝初期,中国的造船和海航技术也是处于世界领头羊,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,展示了大明王朝的海军力量。明朝继承并发展了前朝造船技术。郑和7次远航,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,人数最多有27800人,其中最大的船称为“宝船”,长44丈(151米),18丈(61米),长宽比例2.43,锚中都有几千斤重,桅数9,可乘坐千人,吨位约为五千吨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,最先进的海船。

  而同时期的欧洲的船舰桅数一般是3或者4(桅数越多表示战船越大、挂起的风帆越多,能够借用的风力也越大,船速也越快),不仅是船只吨位和船只大小远超于同时期的欧洲船舰。明朝最强盛时期,水师拥有3800艘船只,这中间还包括1350艘巡逻船,1350艘属于卫、所、塞的战船,和以南京新江口为基地的有400艘大战船的主力船队,以及400艘运粮的漕船。此外,还有250艘远航宝船。这能够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。而当时的西方国家:葡萄牙、西班牙和荷兰,海上贸易虽然比较发达,但是还不足以与大明朝水师力量相抗衡。

  可惜的是,郑和之后再无郑和,明朝强大的海军也随之缩减,中国水军从此告别了巨舰和海洋,回到了一个低的起点,干等着西方战舰赶上超过中国。郑和下西洋后的半个世纪,西方大航海时代来临了,也就是新航路开辟。哥伦布当时率领的船队有17只,旗舰长24米,宽6米,吨位100吨,人数总共一千多人。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只带了4艘船,160人,此时西方战舰虽然比不上明朝,但是西方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开始了大发展,火炮也大量装备在战舰上,战舰发展也逐渐赶上和超过中国。

  16世纪西方殖民者逐渐来到东方,侵扰中国东南沿海。明朝后期与西方殖民者(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荷兰等国)发生几次战争,我们从这几次战争中来看一下双方战船的情况。明朝崇祯时期,水师实力已经明显退步了,当时明朝战船大小只有40公尺,船宽7公尺,在船头和船尾各安装大炮。而荷兰海军战船一般长50公尺,并且拥有多层甲板,船头、船尾及船体两侧可以装载多达2、30门火炮,而且由于设计先进,战船机动性很强。从这点上看,明朝水师处于明显劣势。但是这场战争却是明朝打胜利,是因为当时大海盗郑芝龙归顺明朝,他船舰很强大,在战船的双层甲板均装备带有环栓能够拖动的火炮,其一艘战船上就配备了24门红夷大炮,其载重达到600吨,乘员达480人,排水量更是一般明军小型战船的数倍。这场战争中郑芝龙率领140多艘主力战舰,与荷兰50余艘舰队发生激战,结果可想而知,荷兰失败。

  清朝前期国力也比较强大。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,清军厉害的是八旗铁骑,而清军水师只是在前期,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复明的势力,以及在时有了比较大的发展。可是之后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,严禁私人出海,水师得不到发展,在加上清朝康乾盛世,天下承平已久,沿海基本没什么外敌侵扰。当时“天朝”的水师的任务就是近海巡视,守卫海岸,缉拿海盗等,而且主要驻守在沿岸的炮台和城寨中。清朝水师的船舰虽然也多,但是船小。清朝当时最大的战船,都不及英军等级外的军舰,而且安装的火炮数量也少。当时清朝政府规定了战船的样式、大小以及修造军费,这样就自我限制了战船的发展,没有钱去建造更好更大的战船。

  为了保持水师战船对民船或者商船的某种优势,清朝又反过来规定民船的大小尺寸,限定民船出海时火器等数量。这就严重滞碍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。而且清朝时期的战舰主要都是木制的帆船,而英军虽然也是木质帆船,但使用坚实木料制作,船体结实;船体下部为双层,抗沉性好,还用金属材料包裹,能防蛀防朽防火;安装火炮多,从10门到120门不等。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蒸气动力铁壳轮船,也已开始装备海军。它们航速快、机动性强,大大加强了英国海军的实力。清军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了。虽然清军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火器,但是这些火器还是仿造明代时期的“佛郎机”、“鸟铳”、“红夷大炮”等,并没多少改进和研究。从这点上来说,清军的火器装备还是用两百年前的,与英军也相比落后了两百年。这个火器落后主要反映在射速和射程上,英国火器射速是清军的2倍以上,射程更是2倍到3倍的差距。

  中国战船到明朝中后期就逐渐被西方战舰赶上,并且最后超过了。清朝的闭关锁关,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,战争的失败,使得国人认识到西方人的船坚炮利,又开始有效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,继而又在甲午战争中彻底绝望,只剩下无可挽回的悔恨与悲叹!

  本文由“纵横国史”原创,欢迎关注,带你一起涨知识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